

钢铁的污染,不仅在于冶炼,更在于物流。数以亿吨计的铁矿石、煤炭等大宗物料运输,曾让唐山境内的重型柴油车排成长龙,尾气与扬尘并存。
唐山敏锐地意识到,必须打赢这场“运输结构调整”的硬仗,其战略可概括为:陆水并举。
大力实施“公转铁”。累计开通21条铁路专用线,非临港13家企业实现铁路接入全覆盖。创新规划“公转水”。纵横钢铁建成河北省第一个“公转水”河口码头,实现铁矿石从曹妃甸港水运至河口码头、再由皮带管廊输送至厂内的清洁运输新模式;两个沿海县区由政府投资建设环港皮带主通廊,原料由港口直达6家企业料棚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在新能源重卡推广上的魄力。通过“租售并举”等模式,唐山一举投放了16000多辆新能源重卡,这个数字高居全国地级市第一。如今,在唐山的各大厂区与干线公路上,绿色牌照的电动重卡已成主流,唐山市钢铁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达86%。
“护”绿:科技赋能守护成效
治理成果来之不易,如何确保效果可持续?唐山为环保监管装上“人工智能”的大脑。通过搭建生态环境AI数智化管控平台,系统集成全市27家钢铁企业的6000多个监测点数据,对企业生产、治理设施运行、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分析和智能预警。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或设施停运,系统能立即报警,实现了从“人海战术”到“精准非现场监管”的跨越。
在运输监管环节,建设了门禁监控系统和前后车牌、车身核查比对智能监控系统,将中转货场纳入视频监控范围,实施新能源重卡在线轨迹联网,实现全链条可监控、可比对、可溯源,防范清洁运输违规问题发生。
在长效机制方面,常态长效开展查处在线监测数据、第三方监测机构弄虚作假专项行动。强化动态评估,组织企业每年对照超低排放要求开展自评估。
唐山的转型涵盖产业结构调整、技术标准引领、运输体系改革、经济政策激励与智慧监管赋能,是一项全面、深度且协同的系统工程。它启发我们,只要方法得当,传统产业也能生出绿色的翅膀。
扫一扫 关注